致大城市的年轻人:这部拍了24年的电影为你而作
横跨二十四年 导演张同道解读《白马姐妹》背后光阴的故事收起
绝地黑号网专稿 一场特大山洪,为何让导演张同道毅然重返已拍摄过的村寨,最终完成一段横跨24年的纪录创作?

一个偏远族群的故事,为何能够成为现代都市人心理治愈的良方?

纪录电影《白马姐妹》历时8年拍摄,通过四姐妹发展旅游经济、参与灾后重建等真实经历,展现白马藏族在24年时光中的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冲突。
本期《今日影评》让我们跟随导演张同道,一起走进影片背后那些“光阴的故事”。

2020年,一场特大山洪袭击了厄哩寨。导演张同道得知消息后,毅然决定重返这个他曾经拍摄过的村寨。

最初他并未计划拍摄新片,但亲眼目睹寨子灾后的惨状后,他改变了主意。原来美丽的厄哩寨满目疮痍——山体滑坡如同巨大伤口,土地裂开,道路断裂,房屋倒塌……

“我要带着摄影机,陪伴我的乡亲们、姐妹们渡过这个难关,我要看到这个村寨重新恢复美丽的样子。”张同道说。

四姐妹:灾后新生

寨子里可观察的事件众多,为何这部纪录电影仍以四姐妹为主角?
张同道解释道,在洪水后的重建中,他从四姐妹身上看到了女性力量的绽放。
大姐在灾后亲手拆除烟囱,而20年前她家建房安装烟囱时,主力还是她的丈夫。如今,抬房、搬砖、扛木,房屋维修全靠她一人。

二姐则从20多岁的青春姑娘步入中年,面对巨大灾难,除了最初的恐惧,很快恢复成那个笑眯眯的甜美模样。

三姐小英美曾是寨子里最俊俏的姑娘,梦想去九寨沟跳舞。如今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虽小学没毕业,却认真辅导孩子英语。“她认识到知识的重要,自己没有的,下一代一定要有。”张同道说。更令人触动的是,忙完家务后,她依然会拿起镜子化妆——对美的追求从未改变。

“经过这段时间,她们身上发展出新的力量,值得被记录在电影中。”张同道说。

生命的哲学
对张同道而言,《白马姐妹》并非简单的艺术创作,更是一场生命对话。

电影中四次使用了白马民歌:“人生一辈子,又唱又跳一辈子,只有唱和跳的欢乐才属于我们。”这首歌诠释了他们的生命哲学——即使家园被毁,房屋尽毁,他们依然歌唱。

“在白马人看来,生命才是本体,所有生活都服务于生命本身。”张同道被白马文化深深打动,他说:“在城市里,我们为收入少而悲伤,为学历不满意而犹豫,是因为我们把身外浮名当成了本体。白马人文化教育水平或许不高,但对生命的认知比我们更高。”
与都市青年对话
那么,《白马姐妹》适合什么样的观众呢?
张同道明确指出影片有两个基本观众群体:一是关注人类学、民间文化的观众;二是北上广深的年轻人。
“这部电影最适合的观众是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准确地说,我就是为他们拍的。”张同道说。

他认为,都市年轻人的生命需要冲锋,也需要休息;需要娱乐,也需要生活美学。因为真正滋润人的,是这些与生命相关、来自生命本体的生活。

通过《白马姐妹》,张同道希望让都市年轻人看到不同的生命可能,在与白马姐妹的隔空对话中,寻回生命的本真与力量。

这部横跨24年的纪录电影,不仅记录了一个族群的变迁,更成为连接两种生活方式的桥梁,为在都市中奔波的人们,提供了一剂治愈心灵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