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户外我们想找什么?答案藏在这些经典电影中

《骑有此理》剧照
绝地黑号网专稿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户外爱好者越来越多了。朋友圈里层出不穷的徒步照片,小某书上刷屏的“户外穿搭”,还有很多明星也在不拍戏的时候走进山林,放松心情。
这阵“户外风”,早已吹遍社交媒体的每个角落。坐在办公桌前看到在大自然中的朋友传来的照片,都感觉被输送了一波“续命”的天然氧气。

《这里没信号》剧照
我们背着行囊离开城市,究竟是为了寻找什么?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些经典的户外主题电影中。
《白日梦想家》:在冒险中找回生活的勇气
华特·米蒂是一名在《生活》杂志工作了16年的底片冲洗经理。他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工作,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就连在相亲软件上给心仪对象发一个笑脸都要犹豫半天。除了上班,他最爱做的事就是“白日梦”,幻想自己成为英雄,经历各种冒险。

当杂志面临停刊,为了寻找最后一期封面的重要底片,这个从未真正踏出舒适区的男人,不得不踏上真正的冒险旅程。

他乘坐醉汉驾驶的直升机跳入大海,在冰岛公路上踩着滑板疾驰,在埃亚非拉约塔火山爆发前狂奔,攀登喜马拉雅雪山。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他开始了与语言不通、想法各异的人产生链接。每一次挑战都让他的生活变得真实可触。

“认识世界,克服困难,洞悉所有,贴近生活,寻找真爱,感受彼此,这就是生活的意义”,这是《生活》杂志的格言。或许当我们离日常和人群最远的时候,才可以心无旁骛地找到被掩盖的幸福感和生命力。
《涉足荒野》:在徒步中疗愈破碎的心灵
谢丽尔的故事始于人生的最低谷。在生活彻底失控时,她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独自徒步太平洋屋脊步道。一个毫无户外经验的女子,背着沉重的行囊,踏上了1770公里的漫长旅程。

电影细腻地展现了她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独自走在自然之中,除了美景之外,还有一些听起来不那么美好的东西会随之而来。受伤、饥饿、恐惧和孤独感会渐渐占据内心,旅途中的每一步都是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验。

在旅程的过程中,当周围没有任何干扰的时候,谢丽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回溯自己的以往。

当她经历困难的时候,为了生存下去她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当下,面对这些挑战才可能顺利度过。曾经困扰她的那些经历,在此时变得微不足道。

谢丽尔最终完成这段旅程,她的内心也在自然的洗礼中获得了重生。离开日常走到户外不是对生活的逃避,恰恰相反,那里是直面内心的最佳地点。
《徒手攀岩》:极限中的绝对专注
这部荣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作品,记录了攀岩大师亚历克斯·霍诺德徒手攀登酋长岩的过程。

电影最震撼之处不在于最终的登顶,而在于展现亚历克斯如何用多年时间准备这次攀登。亚历克斯·霍诺德从2009年就梦想着徒手攀登酋长岩,此后尝试了1000多次。

他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记住每一个着力点,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挑战身体的极限和无人能达到的高度是他为何如此执着于酋长岩的原因之二。更重要的是,他想要体验百分之百专注于自己的时刻。

当真正攀登时,他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完全专注于当下,任何人和事都无法干扰他。最后,恐惧的感受在攀爬的过程中消失了。

这种极致的专注,让他在生死边缘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从酋长岩上下来的他,将用一种全新的心态和感悟回归自己的日常。
《冈仁波齐》:朝圣路上的信仰与坚持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群藏民前往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队伍中有老人、孕妇、孩子,他们沿着公路磕长头,行程2500公里,历时一年有余。

不管遇到下雨还是暴雪,他们都继续前行,没有什么能动摇他们的信念。

影片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平静地呈现这场朝圣之旅。没有夸张的戏剧冲突,甚至没有语言,只有日复一日的在通往神山的路上磕头、搭帐篷、念经。他们在路上迎来了新生儿,也送走了随行的老人。

这趟旅程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灵魂的修行。它将给予他们更多的勇气和信念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送你一朵小红花》:在有限的生命中触摸无限
韦一航(易烊千玺 饰)和马小远(刘浩存 饰)是两个癌症少年。韦一航因为病情变得封闭自卑,直到遇见乐观的马小远。

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远行的两人,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户外旅行”。

他们在工地的沙堆上想象自己在撒哈拉沙漠,把海鲜市场想象成海滩,将冰块从楼顶扔下去发出的声音想象成溶洞里的水滴声。

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想象超越了疾病的束缚,在有限的生命中触摸到了无限的可能。

这些电影中的主人公,最初都被或是生活的琐碎,或是心灵的创伤,或是身体的局限困住。去户外,成为了他们寻找答案的共同选择,让他们可以跳出日常,专注于自己。
这个周末,不如就去户外走走吧。无论远近,无论时长,或许你也能找到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