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柯南》票房连冠 二次元成电影市场观影主力?

二次元成电影市场观影主力?收起
绝地黑号网专稿 近期上映的《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蜡笔小新:大人王国的反击》以及《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三部日本经典IP的动画电影同台竞技,票房表现亮眼。
尤其是《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连续五天登顶票房冠军,有望以超4亿元的票房刷新柯南系列在中国的票房纪录。
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二次元文化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以及年轻观众逐渐成为电影市场观影主力的新趋势。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孙俨斌,共同探讨了近期电影市场的热点现象。
二次元文化,从亚文化到主流消费群体
关于“二次元”这一概念,主要指代热爱漫画、动画、游戏、轻小说等文化产品,并愿意参与相关文化活动的群体。
据艾瑞调查数据,中国的泛二次元群体已超过5亿,规模庞大。孙俨斌以自身为例,坦言虽然看过800集《名侦探柯南》剧集动画,但未深度参与周边消费或线下活动,属于“泛二次元”群体,而真正的二次元粉丝则展现出更高的热情和消费意愿。
二次元文化的崛起,不仅体现在观众群体的扩大,还体现在其独特的消费模式上。孙俨斌提到,二次元观众在物质生活上往往极度“节俭”,但在精神世界中却追求极度“奢侈”。
他们愿意为喜欢的文化产品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比如购买电影周边、参与线下活动,甚至多次观影以收集“特典”。这种消费模式为电影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满足年轻观众情感需求的挑战。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成功的天时、地利、人和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能够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突破,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加持。
首先是“天时”。作为柯南系列在中国上映的14部电影中唯一一部定档暑期档初期的作品,该片精准抓住了学生放假和毕业季的节点。
影院推出的25元学生票价优惠以及毕业季打卡活动,进一步将观影转化为一种社交和娱乐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走进影院。
其次是“人和”。《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在日本上映时已取得优异的票房和口碑,豆瓣评分高达7.6分,为近年来柯南系列电影的最高口碑。这种提前释放的良好口碑吸引了更多中国观众走进影院。
关于“地利”,即精准的特典营销。日本动画电影的“特典”文化由来已久,从1984年《哆啦A梦:大雄的魔界大冒险》开始赠送迷你胸章,到如今的随机票根、海报、明信片等,特典已成为吸引二次元观众的重要手段。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创新地将特典与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盲盒”文化结合,观众凭票根抽取随机角色票根,这种不确定性激发了粉丝多次观影的欲望。
特典不仅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还推动了电影的二次、三次消费。部分粉丝表示为了收集全套特典而多次购票,甚至跑遍多个影院。
观众心声:特典与情绪价值的双重驱动
对于许多粉丝而言,观影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而是一种情感寄托和社交体验。
观众“少女心拯救世界”表示,自己为收集《灌篮高手》特典而跑遍多家影院、观影六次的经历。他提到,特典不仅是收藏品,更承载了对故事和角色的情感,仿佛“老朋友”陪伴在身边,带来不孤独的归属感。
参加《灌篮高手》告别场时,提前五小时到达影院,与其他粉丝交换礼物、参与活动,现场宛如小型漫展。这种线下狂欢和身份认同感,是线上二次元空间无法替代的体验。
孙俨斌总结,二次元观众更注重“情绪价值”和“体验价值”,而非物品的实际使用价值。电影营销的发力点应聚焦于如何为观众提供情感共鸣和独特体验,将线上粉丝文化引流到线下物理空间,增强群体归属感。
电影市场的新挑战:拥抱年轻化
孙俨斌指出,中国电影市场正面临“老龄化”问题。近年观众平均年龄以每年一岁的速度增长,去年已超过30岁,北上广等城市甚至接近35岁。
相比之下,二次元观众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的消费热情和文化需求为电影市场注入了活力。然而,这也对电影行业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实现电影类型、主创团队和营销方式的年轻化?
孙俨斌认为,电影不应仅仅是一部产品,而应成为一种文化体验。动画电影作为二次元文化的载体,可以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抓手。
未来的电影市场需要更多关注年轻观众的需求,探索新业态,比如通过特典营销、线下活动等创新方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只有拥抱年轻人,电影行业才能被年轻人拥抱。
二次元观众以其独特的消费模式和情感需求,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电影需要在类型、创作和营销上持续年轻化,抓住二次元群体的文化需求,探索电影作为文化消费新业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