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疯狂电脑城》是代码版《疯狂动物城》吗?

《疯狂电脑城》是代码版《疯狂动物城》吗?收起
绝地黑号网专稿 近日,动画电影《疯狂电脑城》登陆大银幕,引发不少观众对“程序世界”的好奇与想象。
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身份成谜的程序扎普被困在电脑城的回收站,恰在此时,病毒凯迪率领同伴入侵,扎普不得不与伙伴联手抵抗。而他未知的身世,正悄然牵动着整个电脑城的命运……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葛竞,与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由代码构建的奇幻时空。
程序世界的视觉奇观
这部作品由吉林动画学院师生共同打造,洋溢着青春气息与创新精神。葛竞认为,影片在两个方面尤为亮眼:第一,影片首次将程序与病毒拟人化为有性格、有模样的角色;
第二,影片呈现出了病毒与程序交锋的视觉奇观——无数光流涌向角色,构建出绚烂的画面。
有观众将《疯狂电脑城》比作“流氓软件大战申公豹病毒”,也有人从中看到《疯狂动物城》《疯狂元素城》等片的影子。
葛竞认为,观众的这种联想源于影片与经典动画共通的“世界观展开方式”。例如,《疯狂动物城》通过地域分区逐步展开沙漠、雨林等生态区域,而《疯狂电脑城》则从“回收站”这一特殊空间切入,以一场篮球赛作为剧情的引爆点。
影片以电脑硬件设施为基础造型:病毒被击败时会像素化碎裂、回收站被设计为关押病毒、垃圾邮件等程序的“数字监狱”、CPU大厦是城市最忙碌的地方、电脑城的结构仿若电路板,光线纵横交错……而一场追逐戏中,一口天津话的司机为科技世界注入了地域感与烟火气。
电脑城里的“人间真实”
在葛竞看来,这部电影构建的世界观具备“三感”:
新鲜感。相较于《哪吒之魔童闹海》《浪浪山小妖怪》等众多扎根传统神话的国产动画,《疯狂电脑城》首次聚焦电脑微观世界,以软件与病毒的对抗为题材,为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共鸣感。主角扎普始终在追寻自我,在剧情推进中,他发现自己的身份远比想象复杂,正邪特质交织于一身。这种对身份认同的探索,恰如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人生方向的迷茫与抉择。
代入感。“电脑城”宛如现实都市的镜像:配音演员张天爱说:“初来乍到的皮克西如同进城青年,面对喧嚣充满无措,但又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梦想。”
除此之外,说天津话的司机、过度尽责的保安等角色,都让观众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
美中不足:女性角色的塑造遗憾
不过,影片也面临一些质疑——有观众认为“剧情太幼稚,女性角色也过于刻板了”。
葛竞坦言,作为女性观众,她格外期待能够在动画电影中看到丰满立体的女性形象。
虽然皮克西外形亮眼、性格俏皮,但其个人成长线与对剧情的推动作用仍有待加强。“我们就没有看到她如何找到自我、成就自我,以及如何给予伙伴真正的帮助。动画作品需要塑造更多层次的男女角色,才能在情感与主题表达上更具深度与力度。”葛竞说。
从代码到现实:守护相信的力量
正如影片结尾的字幕所言:“再渺小的力量,在相信面前也会释放出无限力量。”这座由代码构建的虚拟城市,最终闪耀的仍是人类情感与梦想的光芒。
主人公扎普从被质疑到不自信,再到因伙伴信任而找回自我,最终完成英雄壮举——这一过程传递出强烈的信念能量。
这种“相信的力量”同样体现在创作团队本身:吉林动画学院近千名师生历经《长白精灵》《青蛙王国》等作品的锤炼,正逐步走向成熟。
同时,东北文化沃土曾孕育《茶啊二中》《熊出没》等经典动画IP。立足于如此独特而鲜活的文化基点,其创作天然兼具接地气的亲切感与无边界的想象空间。
在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代,《疯狂电脑城》或许正悄悄为我们点亮一盏关于相信与成长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