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饭封神》爆火 来看电影中那些关于吃饭的故事
《一饭封神》海报
绝地黑号网专稿 最近,综艺节目《一饭封神》火了!来自中国各个地方的大厨小厨们,在灶台间切磋技艺,将各种食材通过独特地烹调方式,变成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食。
猪扒饭、红烧肉、用蛋清做的鸡蛋面等等,每道菜不仅味道好,富有创意,而且还凝聚了市井中的烟火气和人生故事,让电视机前的我们大饱眼福。
通过这档综艺,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国人对吃饭这件事的热爱!冬吃萝卜夏吃姜,秋天还要贴秋膘,一年四季总是跟“吃”有点关系。除此之外,一顿饭不仅可以用来填饱肚子,更可以吃出一个生意、一段感情,甚至吃出哲思来。
电影是最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故事中当然少不了吃饭这件事儿了。一顿饭,为什么如此重要?
餐桌上的亲情
如果你看过李安导演的电影《饮食男女》,那么你一定对这部电影的开场印象深刻。郎雄饰演的大厨老朱在自家的厨房中手起刀落,整鸡去骨一气呵成,锅里热油沸腾,蒸笼白雾弥漫......
短短四分钟,没有一句台词,整个过程却充满了身为父亲的老朱对孩子们的想念。
老朱每周日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等待三个女儿回家一起吃饭。平常在外奔波,有着各自生活的家人们,借着聚在一起吃饭的时间在餐桌上宣布着各自的生活抉择。一桌桌家宴,见证了传统家庭关系的解构与重组。
中国人的餐桌上,从来不只有食物。推杯换盏间,藏着多少欲言又止;碗筷交错中,又有多少暗流涌动。一顿家宴,就是一个微型的伦理江湖。
沸煮人间百态
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道出了中国人对火锅的独特情感。
红汤翻滚,白雾蒸腾,一群人围坐一桌,筷子在同一口锅里捞食。这种饮食方式,本身就带着中国人特有的人情世故——不分彼此,同甘共苦。
丁晟导演巧妙地将一桌火锅打造成现代社会的浮世绘,让观众在蒸腾热气中窥见人性真相。翻滚的红汤创造出天然的压力锅环境。角色们被迫面对面坐着,无处逃遁,情感与秘密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沸腾、破裂。
而现实中的火锅店里也总是嘈杂声一片。隔着锅中不断升起的雾气,有生意伙伴的觥筹交错,有好友之间的推心置腹,也有恋人未满的暧昧试探。
《火锅英雄》剧照
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来第二顿。锅的真谛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和谁吃、怎么吃。那种围炉而坐的亲密感,共享美味的愉悦感,以及汗流浃背的真实感,构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社交方式。
一碗饭里见天地
提到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食神》,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那碗看似普通的“黯然销魂饭”。
叉烧的肉汁被封在纤维里,荷包蛋的火候恰到好处,米饭的软硬程度要刚刚好。想要做好这道菜,每一个步骤都要完美,所有的味道都要平衡。
这道菜不仅体现了食神史蒂芬·周(周星驰 饰)的精湛厨艺,更浓缩了他从一开始的傲慢自大到领悟烹饪真谛的成长历程。
最后的点睛之笔——那一滴洋葱泪,让这碗饭“销魂”。看似简单的料理,因为他的用心烹调而拥有了灵魂。
薛家燕饰演的评委在尝到那碗饭后,原地飞升的夸张表演,道出了一个朴素真理:最高级的料理,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触动人心。
食不知味之时
一顿饭里的酸甜苦辣,有时会与我们人生中的跌宕起伏互相映照。
电影《天下无贼》中,当刘若英饰演的王丽得知丈夫死讯后,开始在餐厅里机械地卷着烤鸭,一口接一口地塞进嘴里。她面无表情,但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下来。
王家卫执导的电影《重庆森林》中,金城武饰演的何志武在愚人节分手。他并不甘心,于是设定了30天的等待期——每天买一罐5月1日到期的凤梨罐头。罐头上的日期成为爱情的倒计时标签:“当我买满30罐时,她如果还不回来,这段感情就会过期。”
何志武在5月1日凌晨狂吞下30罐过期罐头,通过吃下它们来祭奠消逝的爱情。
王丽吃的那顿烤鸭和何志武吞下的凤梨罐头一样,他们吃的是回忆,是悔恨,是再也回不去的曾经和对消逝的爱情的不甘。
食物此时不再是享受,而成了情感的载体和悲伤的出口。
灶台上的刀光剑影
徐克1995年的电影《金玉满堂》(又名《满汉全席》),看似以中华美食为衣,内里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武侠片。只不过,这里的江湖是厨房,兵器是刀铲,绝学是火候。而侠客,是那群在灶台前挥汗如雨的厨师。
徐克以拍武侠片的方式拍美食,每一道菜都是一套武功秘籍。电影中的厨艺比拼,从选料、刀工、火候到摆盘,每一个环节都如武林高手的过招,有来有回,见招拆招。
最美味的不是满汉全席,而是做菜人的心意,吃饭人的真情。这或许才是真正的“金玉满堂”。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吃饭?因为餐桌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吃饭不只是为了果腹,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煎炒蒸煮中,是生活的热气腾腾;酸甜苦辣里,是人生的百般滋味。一家人围坐一桌,筷子碰到一起,那是幸福的声音。
今晚好好吃顿饭吧!与爱的人一起,品尝生活本真的味道。